博客

我们一起说说德国制造

谈及德国制造,有一篇标题为“为什么德国人不相信物美价廉?他们一口锅能用100年!”的文章热传于中国互联网络。此文作者是德国现代化问题专家李工真。“德国人生产的一口锅,可以用上100年,很多人用的都是奶奶传下的锅。对德国人来说,任何一样厨具,一辈子只需要买一次,不需要买第二次,因为一辈子也用不坏它”,以此为案例,李工真介绍了德国制造取得成功的制度和文化成因。

刊登于《参考消息》的一篇文章则指出,“德国的锅具普遍质量很好,如果维护得当,使用二三十年不在话下。一个德国家庭几代人使用同一个品牌锅具的情况非常普遍。一些老人还喜欢把锅具传给下一代”

(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驻法兰克福记者饶博)。关于德国锅的使用寿命,对比李工真的文章,饶博的文章少了很多年,不是100年,而是二三十年,而且追加了一个前提“如果维护得当”。共同的论据则是一些老人喜欢且能够把锅具传给下一代。  什么叫做“维护得当”?炊具如何“维护得当”?就日常经验来看,应该拒绝无水环境下的干烧、用硬物敲打(例如锅铲敲打)、制造刮痕(铁丝球洗锅容易制造刮痕,会严重降低厨具使用寿命);其实也应该包括一些精密工艺品搬运过程中的“轻拿轻放”这类要求。  中国粤菜喜好蒸煮,接近西餐,自然不在话下。用德国锅做宫保鸡丁、干煸四季豆等川菜里的经典菜式,锅的使用寿命会缩短吗?对此的正确回答,需要科学考察。很多知名国产锅,价格几百元,使用过程不规范,其使用寿命也就一两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而已。而知名品牌的德国锅,例如WOLL、WMF在国内价格动辄两三千元,如果大量用来油炸、干炒,使用几年后,也会失去刚刚使用时的光亮品质。

除了菜品制作方法

  • 同一口锅的使用频率也会影响使用寿命。
  • 在老一辈中国人家庭里,锅的品种不太多,很多时候无非就是炒菜锅和煮水锅两种。
  • 锅是可以不断分类的,例如有平底锅、煎肉锅、煮菜锅、煮面锅、煮牛奶锅。
  1. 相对中国家庭,更早步入富裕生活的欧美厨房更加呈现餐具使用的专业性。
  2. 很多德国家庭的厨房像个实验室,不同型号的锅具、刀具,以至于量杯、量筒等在中国厨房里罕见的用具在西式厨房里司空见惯。
  3. 中西餐及其制作器材的差异,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中西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,颇类似于中医和西医的差异。

自然,德国锅能使用100年这样的说法能流行起来,并非空穴来风,而与德国制造的优秀品质相关。制造德国高端锅具、刀具的材质,很多都是消费用不锈钢中的18/10钢。这种可以用来做医用手术刀的钢品质极高,既卫生又安全。此外,德制锅具导热性颇强,省能耗、且省时间。同等容量的德国锅具的重量普遍高于中国国产锅具,原因就在于锅底的厚度。国产品牌锅普遍重于同等容量的杂牌锅,亦能证明更大的厚度是优质锅的一个重要特点。  如上种种因素,加上德国制造本身就有的精益求精品质,德国锅能使用几十年是必然的。德国锅热,与前阵子日本马桶热一样,可谓异曲同工。对后发国家而言,“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一代代人的积累,职业技能培训这件事应该马上抓起来,否则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”,2014年“两会”期间全国人大代表、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这席话可谓醍醐灌顶。  真的需要一代代人的积累。在“德国锅热”中,值得警惕的是我们对德国的欣赏也如此似是而非。德国锅能用100年还是几十年?这是一个很不符合数学规范的“数学应用”。数学的眼里是最容不得掺沙子的。李工真一文说德国制造最大的成功因素就是“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”“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”,在我们看来,这两点能够成为德国制造的灵魂,塑造了众多“小而强”的制造业典范,进而在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培育宝马、奔驰等全球性品牌,最先拒绝的正是这种数理上的模糊性,也即坚守真正的科学方法和彻底的科学精神。

作者: admin

一条评论

admin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